我是一名心理社工,从2019年10月底开始就职于深圳市某社会心理服务项目,这一年多来我积累了一些实务经验,学习到一些心理咨询的知识,也有了一些自己对这个项目的思考。
心理咨询师给大家的印象都是高时薪、高收入,从到处可见的“心理咨询师证”培训广告就可见一斑。但这个社会心理服务项目里面的心理咨询师不是这样的,我们的服务经费是由政府打包、社工机构承接运营的,我们每个月领着固定的工资。正因为这样,我们的咨询是公益性的、不收费的,这点就大大有别于外面的心理咨询机构。
不收费对于居民是好是坏?好是好在人民群众不需支付高昂的咨询费用就可得到心理咨询服务,有利于人民群众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但同时不收费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服务质量,咨询不收费可能会使项目的咨询师总体收入不如外面收费咨询机构的咨询师,这样不利于项目吸收和留住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其次,不收费的咨询可能使得咨询师地位过高,来访者有时可能无法挑选心仪的咨询师一起工作(可能是被安排),或者可能因为咨询不付费却得到了帮助而对咨询师有亏欠感。最后,因为咨询无需付费,有可能会影响来访者对咨询的重视性,没有足够改变动力的来访者也可能会预约咨询,缺席和迟到的概率较收费咨询更高。
但总体来说,我认为利大于弊,这类项目的出现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之一,国家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经济发展了,精神文明和心理健康也要跟得上。至于不付费所带来的弊端,我觉得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有所改善:1.告知来访者咨询费用已经由政府“买单”,来访者无须感觉亏欠咨询师什么;2.告知来访者每位咨询师的资质和可预约时段,供来访者自主选择;3.可以通过调整完善咨询规则等方式(如爽约3次则停止提供服务等),让人民群众也意识到公共心理咨询服务资源的宝贵,从而懂得珍惜每一次的咨询机会。
文(原创首发)/ 杨逸斌